为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全过程,不断提升教师在数字化教育时代的教学能力和竞争力,探索构建“教师主导、AI协同”的教学新模式,10月22日下午,学校举办了“人工智能赋能人机协同教学新范式”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湖南大学刘强教授主讲,学校近20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

讲座伊始,刘强教授以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迭代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在智慧课程建设与人机协同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强调“建好课”更要“用好课”。他指出,许多教师虽已接触AI工具,但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仍显不足,提倡教师要主动将AI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提升课堂吸引力与学生参与度。

讲座中,刘教授系统阐述了“人机协同教学”的内涵与实施路径。他提出,人机协同不仅是技术叠加,更是“人的智慧”与“机器智能”的深度融合。教师应善用AI进行学情诊断、个性化资源推荐与动态教学调整,从而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他重点介绍了知识图谱与生成式AI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强调知识图谱不仅是概念梳理工具,更是学情评价与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针对教学设计与评价,刘教授分享了AI工具在目标设定、内容重构、课堂互动与学习评价中的具体应用。他提出“AI目标”应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AI素养。同时,他介绍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评价”与“成长百分位模型”,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动态、全面,还以自身教学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问题链设计”“认知冲突引发”“双轨思维记录表”等策略,在课堂中实现人机协同的深度融合。

讲座后,与会教师与刘教授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教师们纷纷表示,本次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为今后开展智慧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与具体的方法。
教务处供稿
责编:李金玲 审核:钟婵娟 汪浩